设为首页

:::会 员 登 陆:::  
 会员名称  
 会员密码  
 验 证 码   
  

:::超 级 搜 索:::  
 栏  目 
 类  别 
 关 键 词 
 站内搜索   网络搜索
  

:::热门专题TOP10:::  
 将临期第一主日周六晨祷
 献县教区慕道课程内容大纲(六)
 献县教区慕道课程内容大纲(一)
 出谷记(一)
 分辨(二)
 圣经与生活
 出谷记(二)
 《天主教法典》民事诉讼(4)
 《天主教法典》罪罚总则(1)
 圣玛尔大、圣玛利亚、圣拉匝禄(纪念日)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站资料文章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如果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地方,请尽快与本站联系!

 来    源: 天主教沧州教区
 作    者: peter
 发表日期: 2021/6/29 16:28:28
 阅读次数: 0
 文章标题: 伦理生活伦理 → 人的合群天性
 查看权限: 普通专题
 查看方式: 查看:[ 大字 中字 小字 ] [双击滚屏]
 正    文:
人的合群天性
 

(一)合群的事实

人本来就有合群的天性。许多人都喜欢三五成群,谈天说地;或与好朋友促膝谈心,或约同一些知己在假日中游山玩水。这些都揭示了人有合群的倾向。不少人喜欢行年宵市场,逛展览会等,除了有明显的特殊目的外,趁热闹本身亦是人心中的一种潜在动机,是人的合群性的表现。

有些人在独处时感到十分烦闷,甚至产生恐惧的感觉;没有儿孙绕膝的孤独感对老人家来说,几乎便是凄凉的同义字;移民到了外国定居的香港人,由于不能适应外国的生活,与外国人交往时又产生言语上的隔膜,这时他们对香港最怀念的地方,也许便是香港热闹的生活和人群了。

群居,是人类生命中一种必然的需要,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每间学校都会标榜自己所着重的教育目标有:德、智、体、群、美五大点。这第四点群育的基础,便是这里所说的群居。但群育是必须靠实践才能奏效的,如果学生不肯,或没有机会和别人共同生活在一起,他们根本便不可能获得任何的群育训练。群育只能在具体的群体生活中完成,正如游泳只能在水中才能学习得到一样。群育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在参与学校的群体生活时,能够深深地意识到一个事实,就是我们的生命是和别人无法分开的事实;离开了人群,我们便不可能长地继续生存。所以群居不单是我们生命中最普遍的现象,也是我们最基本的需要。教育的重要一环便是培养学生如何去适应这些他们所处身其中的各种社群,使学生能在各种群体中,成为积极而有用的分子。

(二)人能离群独居吗?

人不能离群独居。让我们首先由最基本的事实说起吧:由亲子关系所组成的「二人」世界,是最基本和最原始的社群,一切生物都必须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下才能生存。虽然单细胞生物对母体无所谓依赖,鱼类的母亲在产卵以后亦不再需要照顾小鱼的生长;但鸡、鸭、猫、狗、猪、牛、羊等较为高级的动物,便显然需要母亲的哺养才能成长;飞鸟、狮、虎等亦需要父母的教导才能懂得飞翔和觅食。人是万物之灵,这话的意义并不是指他一生下来就能独立生存,相反地,人对父母的依赖却是动物中最长久的。孔子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即是说:儿女生下来,三年以后才能完全脱离父母的怀抱;而这三年的怀抱、抚养、照顾,对保存婴儿的生命来说,不过只是最起码的要求罢了。很少很少人能在十多岁前便有独立谋生的能力。没有由亲子关系而组成的这个最基本的社群,人类根本便不能绵延和持续到现在。

即使在我们成长了,自以为能独立生存的时候,即使在我们最有用、最有创造力的时刻,我们仍然不能独立生存,我们仍然需要仰赖其它的人而生活。由基本的衣、食、住、行,到一切的娱乐和享受,我们都需要他人,须要依靠许多许多其它人的辛劳和付出。「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因为那是无数人辛勤劳累的结果:雪白的米,不知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才能进到我们的厨房内。「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很少知道,山东省某地的棉花,如果因为天气恶劣而致影响收成,会对我们所穿衣服的影响有多大。在石油涨价和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下,这些米、棉、布、衣服等,若果仍然能顺利地运到香港来的话,无论如何也可算是一个奇迹:一个千万人合作的大奇迹。

(三)知识的来源──社会

人对其他人的依靠还不止于此。我们大部分的知识都需要经由别人而获得。我们在家中学习讲说话;学习如何与亲人相处;在学校中开始领悟到各种待人接物的方法,和各种简单的处世态度,并获得各种基本的谋生知识和技能;在社会中,如果我们不愿意被淘汰的话,我们还要向别人学习,活到老,学到老。父母给我们温暖,朋友给我们以鼓励,师长指导我们,儿女孝敬我们;我们的快乐要有人和我们共享,我们的烦恼要有人替我们分担;我们在失败后,若能得到别人的了解、鼓励、甚至帮助,我们便会很快,很容易再站起来,重新振作。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最显赫的功业,没有一样不是许多人合作的结晶。

与我们最有关系的社群有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我们所特别参与的各种文娱性、社交性或康乐性的小团体,也与我们的生活有直接的关系。我们的生活质素能否提高,往往都要系于我们所参与的这些社群的质素;当然,这些社群的质素亦要决定于各个社群内每个分子的质素,同时亦要看每个人愿意为这些社群而付出的贡献有多少而定。

独善其身只能在很狭窄的一个范围内办得到。对任何社群都不感兴趣,亦无意付出自己应有的一分责任的人,迟早会尝到唇亡齿寒的滋味。

参考资料

(一)嫦娥奔月

嫦娥:玉兔儿,你过来干什么?你为什么住了手不再捣药?(玉兔不答)

嫦娥:玉兔儿,你是听见我叹气,你也难过是不是?(玉兔点头)

嫦娥:这怎么教我不叹气呢?经年累月,一个跟我说话的人都没有。(远望,无限凄凉)

嫦娥:总算还有玉兔儿陪我。你虽是不会说话,可是你懂得我的。我告诉你:我孤单、

寂寞;我凄凉、我伤心……(搂抱住玉兔)玉兔儿,你看,(指下面)你看见没有?(玉兔点头)

嫦娥:那是我们出生长大的地方。那黄的是地,灰的是山,绿的是树,蓝的是水;它经过千百万次的灾难:旱灾、水灾、人灾、刀兵火光之灾。它曾经血流成渠,尸横遍野,可是它到底排除万难,自力更生;它到底是和平的、团圆的、幸福的、快活的了。(玉兔若有所悟)

嫦娥:你看熙熙攘攘的,那就是人;他们经历了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之后,现在又都坐在戏园子里看戏呢……他们年老的受到尊敬,小孩子受到教养,有病的有人医治,走失的有人寻找,工作的有他们的前途,成年的都各有家室,年青人都在互相追求……(饮泣)可是这都轮不着我,只有我跟他们隔开多远、多远,在这月宫里永远只有孤独,只有凄凉(触景伤情,悲不能抑;流泪)玉兔儿,不要管我,乖乖地去给我捣药吧!

当初我吃下了灵芝草白日飞升,如今你捣好的药,我吃了就该会飞回尘土。那时候,我带着你来,到有一天,我也会带着你走的……(节录自吴祖光:嫦娥奔月)

.唐朝诗人李商隐有一首「嫦娥」诗,对嫦娥在独处中所感受到的冷清和寂寞,有相当深刻的描写: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二)情到深时

1.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刘澈)

2.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古艳歌)

3.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古诗十九首)

(三)由爱民到爱国──昭君

明妃出塞塞云生,独抱琵琶泪满襟;但使漠南空虏幛,胡沙埋骨亦甘心。(吴金)

(四)父母给「你」的一封信

╭───────────────────────────────────╮

  亲爱的华:                                                         

      我们强忍着悲哀也要向你说一声:再见了。                         

      我们难过得很,因为到底我们和你已相处了十四年;分离总是痛苦的。 

  但我们一些罪恶感和内疚感都没有,因为我们对你的照顾完全是白白的和无 

  条件的。法律上也没有规定我们要把你养到什么时候。                   

      十四年来,我们觉得很辛苦。为了你,我们甚至丧失了恋爱时的滋味。 

  我们常常为了你而不能经常双双出外旅行、玩乐。我们的经济状况亦因你的 

  来临而顿形拮据起来。                                               

      我们已无法相信那套「既受父母养育,便应养育子女」的陈腔滥调,我 

  们只愿找寻那曾属于我们两人、却又为你而失去了的宝贵青春和自由。所以 

  我们决定迁居东南亚。我们的手续早已办妥了,当你在看到这信的时候,我 

  们的航机亦早已在我们未来的故乡着陆。                               

      电饭煲中有两碗饭,还有你最喜欢吃的小菜,足够你今晚吃饱了。这就 

  算是我们给你的最后礼物吧!                                          

      请不必追寻我们的下落。                                         

                                           你的父母亲草      

                                                  即日上午十时正     

  再者:电表已割断。                                                  

╰───────────────────────────────────╯

(五)爱的团体

(若15:12-14; 13:34-35; 17:20-23; 2:42-47; 4:32; 3:13-18

(六)西谚精选

We rise by raising others - and he who stoops above the fallen, stands erect.

扶掖他人者,常健步自稳,俯挽跌倒者,恒昂然矗立。(R.G.Ingersoll 英格素)


上一篇:伦理第一步——思考
下一篇:欣赏生命
【公共评论】[目前共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共0条]
 暂 无 相 关 内 容
【相关软件】 [共0个]
 暂 无 相 关 内 容
【相关文章】 [共0篇]
 暂 无 相 关 内 容
【相关教程】 [共1篇]
  人的合群天性
友情链接 | 在线留言 | 网站管理 | 会员注册 
Copyright© 2020-2025 教区数据中心
管理员:Peter 建站时间:2020-01-01
服务信箱:m15720378421@163.com Powered By:xianx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