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耶路撒冷向南,我们能在死海西海岸边,发现一个奇妙的沙漠绿洲,这里就是以色列最激动人心的地点之一:恩革狄(也称为恩戈地,或隐基地)。恩革狄的希伯来语עֵין גֶּדִי是“山羊之泉”的意思(Ein-Gedi),这名字可谓名副其实,此地虽然荒漠重叠,峭壁林立,但是因着丰沛的水源,而能看见多姿多彩的植被地貌,可以说得上是山羊羚羊时隐时现,清泉处处,与马萨达及库姆兰一道,构成了死海岸边独特、神秘的自然景观。

这个美丽的,集荒野与甘泉两个极端的自然现象于一体的绿洲伊甸园,在圣经里有出现过吗?
答案是肯定的。恩革狄与达味及撒乌耳的故事有关,也在雅歌一书中出现过,它是新娘与新郎恋爱,倾述深情的地方;先知厄则克耳在神视中也提到了它。恩革狄是一个独特的圣经地点,同时也是现在以色列国家天然公园,我们先来看达味和撒乌耳在恩革狄有过什么样的过往。
达味曾为躲避国王撒乌耳的追杀,而藏身在恩革狄隐蔽的山洞里。以色列历史上第一任国王撒乌耳因违背天主,而被废弃,天主另外傅油立达味为新国王。年轻时期的达味虔心敬畏天主,又擅长音乐及诗歌,更是出色的牧人与军事家,深得民众喜爱,撒乌耳就嫉妒达味,迫害追杀达味,想要置达味于死地而后快。
撒乌耳听说达味藏匿于恩革狄旷野,就带着三千名精兵去抓捕,路上恰逢要解决内急,看见一个山洞,就钻进去“便溺”。(撒下24:1-4)真是冤家路窄,撒乌耳进去“便溺”的山洞,刚好就是达味和他的部下藏身的地方。达味手下喽啰建议利用这个好机会杀了撒乌耳,但是达味想到撒乌耳是天主傅油的君王,因着敬畏天主,而拒绝了杀人的冲动,只机警地割下了撒乌耳外袍的一角。并在撒乌耳出洞后,跟随其后,劝勉撒乌耳放弃追杀他的计划。“当撒乌耳回头时,达味就跪下来,满怀敬意地扣头到地···愿雅威天主在你我之间裁判,愿他替我报复你,但是我不会伤害你。”。(撒上24:9,13)

这就是发生在恩革狄某个古代山洞里的著名“屎事件”,达味能够忍住撒乌耳的屎臭及心胸狭隘,没有动手杀害前来谋害他的敌人,主要因为他心中有天主,做事有底线,隐忍宽宏,幽默乐观,坦荡正直。达味能够保持如此高风亮节的信仰姿态,与在恩革狄旷野流浪的十年密不可分。人在旷野,心向天主。旷野是一个能够经常让人感觉自己渺小,从而需要天主的地方。那里荒凉辽远寂寞,仿佛就是人生真实写照,外在的繁荣很快都会凋零,只有心中的天主能照亮前程,让生命之树长青。“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天主子民也曾经在旷野中徘徊磨炼四十年,那是一个除去污浊,更新内在,学习全心信赖和交托的过程。恩革狄旷野的时光,拓展了达味忍耐苦难的能力,使他专心仰赖天主,同时沉淀了宽容。

恩革狄也在旧约《雅歌》一书中出现,“我的爱人如同凤仙花,开放在恩革狄的葡萄园中”(雅1:14)。《雅歌》不仅仅是讲述人间两情相悦的诗篇,更是天人相恋的真实描绘。新娘和新郎是以色列子民和天主,也是教会和基督新郎的象征。据考察,《雅歌》中出现的美丽大自然景象,灵感都来自恩革狄,也说明恩革狄在远古时代,以种植葡萄和棕榈树著名。恩革狄有“沙仑的玫瑰,幽谷的百合,我的爱人在女子中间,如同荆棘从中的一朵百合”(雅2:1-2);那里也有斑鸠和鸽子,有沙番鼠和羚羊。“趁着晚风尚未吹拂,日影还未消散,我的爱人,归来吧,好像羚羊,又似小鹿,奔走在崎岖的山岭上”(雅2:17),如此美丽静谧的荒野风光,因着人对天主的期待,对爱和救恩的盼望,而变得生气勃勃,超凡脱尘,引人入胜,流连忘返。

《厄则克尔》先知书47章也提到过恩革狄,当先知在神视中看见了新的圣殿,“有水从圣殿的右边经祭台的南边流出”,这水越变越深,最后形成河流,向东奔涌而去,注入咸海,于是大海变成好水,“凡蠕动的生物都可以存活,这水流过的地方,百物繁盛”(则47:9)。“渔夫要在海边,自恩革狄到恩厄革拉因,都是晒网的地方,那里的鱼种类很多,像大海里的一样。”(则47:10)象征子民悔改后,接受天主,天主的恩宠要重新更新圣地,更新这个世界。恩革狄也成为一个蒙福的地方。

恩革狄还有一个绰号,就是“地球的肚脐眼”,此地低于海平面420米,是地球上最低的旷野与绿洲,常年有达味溪和阿尔古溪汇集流淌,来自世界各地1200种植物和两百多种鸟类在这块神奇的花园里兴旺繁殖,动物出没自由,人们在达味瀑布下戏水欢笑,一切俨然已经恢复了天主创造天地时的和谐与纯真。
用恩革狄来形容我们信仰的核心耶稣基督,甚是妥帖。恩革狄是旷野的快乐之泉,耶稣基督的福音,也是我们生命真正快乐的源泉。只有找到耶稣基督,恍若沙漠苦旅的尘世生活,心灵的疲惫劳顿,才能得到滋养与安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