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资料文章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如果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地方,请尽快与本站联系!
游客入一寺庙。僧:施主捐善款吧,多少都行。客:没带钱,下次吧。僧:没事,我们这里可以刷卡。客:不好意思,卡也没带。僧:我们可以贷款,月息仅3%。客:不好意思,没啥可抵押的。僧:…那…麻烦您,填一下这个器官捐赠表吧…
近年来,人们出入一些宗教场所,发现这些地方逐渐被商业化所侵蚀时。许多佛教寺院,都在卖门票,人们花了很多钱进去以后,基本上听不到佛教的教义,只是看到只是一些卖香烛、卖纪念品,卖佛像的。很多的寺院出于赚钱的心理,鼓励人们烧高香,而这些高香的价格却高得出奇。
也有人说有些老板把寺院全部买下来,让一些人假扮成和尚,花言巧语地骗游客,让这些人掏很多钱求保佑,结果钱却落入了他们的腰包……
这种现象特别可怕!所以有许多正直的佛门弟子说:现在就是佛祖所说的末法的时代。
宗教场所的商业化是信仰堕落的主要原因。
在今天的福音上,耶稣进了圣殿的庭院,开始把做买卖的人赶出去,对他们说:“经上记载:我的殿宇应是祈祷之所,而你们竟把它做了贼窝。”耶稣每天在圣殿里施教。司祭长及经师并人民的首领,设法要除掉他。
从今天的圣经上来看,不但是佛教的寺院,天主的圣殿也有被商业化侵蚀的危险。有一个外教大学生分享他的经历:一天他去某城市的一个教堂。教堂的看门大爷却不让进,说教堂现在不开门,星期天才开,这个学生很失望,他徘徊着来到门口一个卖雪糕和矿泉水的妇女那里买水喝。卖水的阿姨问他说,没让你进呀?我告诉你他门房里卖圣牌等小礼品,你花一块钱买一个,他就让你进了。这学生一试,果然应验。
其实这只是一件小事,还上升不到商业化的问题。
商业化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有多少时候,我们的神职人员自觉不自觉的把圣事当成了一种买卖,教友做弥撒给钱多就高兴喜欢,给钱少就郁闷不愉快呢?为什么有的神职人员特别贪恋那些富裕的堂区,也特别爱光顾那些财主教友呢?
所以我们修道人一定要记得自己的初衷:我们的生活是像主耶稣一样,是舍弃一切,牺牲自己的奉献生活,如果我们背离了这一点,我们就缺少了福音的见证,我们的修道生活就没有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