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的正义因对耶稣基督的信德而显示出来”(参阅罗3:21-22)
亲爱的兄弟姊妹:
每年四旬期,教会邀请我们根据《福音》的训诲,真诚地审视自己的生命。今年,我希望就「正义」这主题思想与你们分享一些反省。在此,让我以圣保禄向罗马信徒所阐述的道理开始:「天主的正义因为对耶稣基督的信德而显示出来」(参阅罗3:21-22)。
正义:「向每个人给予其应得的」
首先,我想反省一下「正义」的意义。根据公元三世纪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Ulpian)提出的着名论述,这名词通常表示「向每个人给予其应得的」(darecuiquesuum)。然而,这经典定义实际上并没有明确说明,到底要给予每个人甚么「应得的」。人类最需要的并未能得到法律的保证。为使人类活得丰盛,有些较固有的东西必须只能像恩典一样赐予人类:我们可以说,人类靠那份只有天主才能传递的爱生活,因为祂照自己的肖像、按自己的模样创造了人。物质生活当然有用和必要--事实上,耶稣本人就切盼要治好病人、让跟随自己的群众吃饱。即使在今天,耶稣亦定必会谴责人类的冷漠,导致数以亿计的人因缺乏食物、水和药物而死亡。可是,「分配式」正义不能给予人类其「应得的」全部。正如人类需要面包,人类也更需要天主。圣奥思定(SaintAugustine)指出,如果「义德是给予每个人其应得的……那么,当人类离弃真天主时,人类的正义到底在哪里呢?」(《天主之城》"DecivitateDei"XIX,21)。
不义的原因是甚么?
在《圣经》中,圣史马尔谷记述下面一段耶稣的话。当时法利塞人和经师跟耶稣争论甚么是洁净、甚么是不洁。耶稣对群众说:「不是从人外面进入他内的,能污秽人,而是从人里面出来的,才污秽人。……凡从人里面出来的,那才使人污秽,因为从里面,从人心里出来的是些恶念」(谷7:14-15,20-21)除了关于食物是否洁净这基本这问题以外,我们从法利塞人的反应中发现,人的内心藏有持久不变的诱惑:就是把罪恶根源归咎于外在原因。实际上,不少现代观念都假定:既然不义来自「外面」,为使正义得胜,只须把阻碍达致正义的外在原因消除就足够。正如耶稣警惕说,这种思维方式既天真又短视。不义是罪恶的果实,并非仅仅基于外在根源;其来源存在于人的内心。在那里,我们察觉到与罪恶暧昧勾结的种子正在萌芽。在《圣咏集》,作者怀着懊悔的心情承认:「是的,我自出世便染上了罪恶,我的母亲在罪恶中怀孕了我」(咏51:7)。诚然,人类因原罪而变得软弱,因为原罪损害人类与天主和他人共融的能力。
人类本性乐于与他人慷慨分享,但却在自己的内心发现一种奇怪的引力,促使自己封闭自守,并且把自己置于他人之上、与他人为敌:这就是利己心,是原罪的结果。亚当与厄娃受到撒殚的哄骗而违抗天主的命令,摘下园里那神秘果子吃了。原祖违命,以猜疑和竞争心取代对天主爱的信任;又以渴望占有和一意孤行取代接纳天主圣意和信任天主照顾(参阅创3:1-6),结果毕生感到忧虑不安、愁烦不已。到底人类如何才能摆脱这私念,欣然接纳爱?
正义与希伯来文Sedaqah
在以色列古训,其中的重要思想是,百姓要对那位「从尘埃里提拔弱小的人」(咏113:7)的天主怀有信德,并且要公平对待近人;两者之间的关系根深蒂固。本身表示「义德」的希伯来文sedaqah把此点清晰表达出来。事实上,sedaqah意味一方面完全接受以色列的天主之圣意;另一方面公平对待近人(参阅出20:12-17),特别是穷人、外方人、孤儿、寡妇(参阅申10:18-19)。不过,这两重意义彼此相关,是因为向穷人施予为以色列人来说,正是向那位怜悯百姓不幸的天主感恩图报。天主在梅瑟带领以色列子民走过红海后,在西乃山把十诫交给梅瑟,这并非偶然发生的事情。百姓听从上主的法律预先假定,对那位先听见自己的百姓「发出的哀号」,而「要下去拯救百姓脱离埃及人的手」的天主怀有信德(参阅出3:8)。天主关心穷人的哀号,并且要求人们听从祂作为回报:祂要求人们公平对待穷人(参阅德4:4-5,8-9)、外方人(参阅出22:20)、奴隶(参阅申15:12-18)。为了达致正义,我们必须舍弃人人自主的错误观念,因为这观念导致与他人隔绝,是不义的根源。换言之,我们需要的是比天主偕同梅瑟所完成的「出谷纪」更深刻的体验,也就是心灵的解放,这单靠法律是无法实践的。那么,人类还有希望获得正义吗?
基督:天主的正义
《福音》积极回应人类对正义的渴求,正如圣保禄在《罗马书》强调:「但是如今,天主的正义,在法律之外已显示出来……天主的正义,因为对耶稣基督的信德,毫无区别地,赐给了凡信仰的人,因为所有的人都犯了罪,都失掉了天主的光荣,所以众人都因天主白白施给的恩宠,在耶稣基督内蒙救赎,成为义人。这耶稣即是天主公开立定,使他以自己的血,为信仰祂的人作赎罪祭的」(3:21-25)。
那么,到底基督的正义是甚么?最重要者,基督的正义就是来自圣宠的正义,在当中并非人类能改过自新、治愈自己和他人。「赎罪祭」倾流自基督的「宝血」,表示并非人类的牺牲免除自己的罪责,而是天主充满爱的行动,把自己慷慨付出到极致,甚至自己承受人类应得的「咒骂」,好能把天主应得的「祝福」作为赏报赐给人类(参阅迦3:13-14)。然而,这说法马上招致异议:如果义人为罪人丧命,而罪人却领受义人本应得到的祝福作为回报,那么,这是怎样的一种正义?这难道不是意味着每个人领受到与其「应得的」刚好相反?实际上,在此我们找到天主的正义,那是与人类的正义有天渊之别。天主已经以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付出了交换的代价、一个相当高昂的代价。在十字架的正义面前,人类或许内心产生反感,因为这反映人类并非自主的生命,而是需要天主方能充分实现自我。皈依基督从而相信《福音》,最终的含意就是:摆脱自主的错误观念,从而发掘和接受个人需要,也就是需要他人和天主、需要祂的宽恕和友谊。
因此,我们明白到,信德完全有别于令人感觉良好的俗世思想:我们要谦抑自己,方能接纳每个人需要天主把自己从「属于我的」释放出来,然后把「属于祂的」无偿地给予我。这点特别体现在修和圣事和圣体圣事之中。幸得基督的行动,我们才能进入「最伟大的」正义,也就是爱的正义(参阅罗13:8-10)。在种种情形下,爱的正义形同债户,而非债主,因为人类已经领受到比预期的多。
基督徒通过这深刻体验而加强信德,甘愿贡献自己,创造正义的社会,让所有人根据人类的尊严,领受赖以生存的一切,并且让正义因爱而更见生气勃勃。
亲爱的兄弟姊妹,四旬期会以逾越节三日庆典结束。今年,我们将会庆祝天主的正义,也就是爱德、恩宠、救赎的满全。但愿这赎罪期成为每个基督徒真正皈依的时间,也成为深切认识基督奥迹的时间,因为基督到来履行一切正义。谨此衷心赐予你们宗座遐福。
教宗本笃十六世
二零零九年十月三十日梵蒂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