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法利塞人请耶稣同他吃饭。他进了那法利塞人的家中赴宴。那时,有个妇人,是城中的罪人,她一听说耶稣在法利塞人家中坐席,就带着一玉瓶香液,来站在他背后,靠近他的脚哭了,用眼泪滴湿了他的脚,用自己的头发擦干,又热切地口亲他的脚,以后抹上香液。那请耶稣的法利塞人见了,就心里想:“这人若是先知,必定知道这个摸他的是谁,是怎样的女人:她是一个罪妇。”(路7:36-37)
“她是个罪妇”。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于给人加上一个标签:这个人手脚不干净,是个小偷;那个人,我向他借东西,他不借,真是个吝啬鬼;这个女人,结了三次婚了,不是个正经女人......等等。
我们单凭自己的感觉,经验和看法去评判别人,丝毫不考虑别人当时的状况,处境和经历。其实我们的判断很多时候未必正确,甚至是十分错误的。
《吕氏春秋》里有一段,讲孔子周游列国,曾因兵荒马乱,旅途困顿,三餐以野菜果腹,大家已七日没吃下一粒米饭。
一天,颜回好不容易要到了一些白米煮饭。饭快煮熟时,孔子看到颜回掀起锅盖,抓些白饭往嘴里塞,孔子当时装作没看见,也不去责问。
饭煮好后,颜回请孔子进食,孔子假装若有所思地说:“我刚才梦到祖先来找我,我想把干净还没人吃过的米饭,先拿来祭祖先吧!”
颜回顿时慌张起来说:“不可以的,这锅饭我已先吃一口了,不可以祭祖先了。”
孔子问:为什么?
颜回涨红脸,嗫嗫地说:“刚才在煮饭时,不小心掉了些染灰在锅里,染灰的白饭丢了太可惜,只好抓起来先吃了,我不是故意把饭吃了。”
孔子听了,恍然大悟,对自己的观察错误,反而愧疚,抱歉地说:
“我平常对颜回已最信任,但仍然还会怀疑他,可见我们内心是最难确定稳定的。弟子们大家记下这件事,要了解一个人,还真是不容易啊!”
圣经上说,“你们不要判断人,免得你们受判断。”(玛窦7:1)
愿我能牢记圣经的教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