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龟坐飞机
有一乌龟看见老鹰飞翔高空,俯视万物,非常羡慕,于是叨来一杆,对老鹰说:老鹰哥哥,请你叨杆的那一头,我叨这一头,把我带上天去游历一下,老鹰照办。龟既飞腾空中,世人看见乌龟上天,大大喝采。众人赞叹,这个法子,是谁想出来的?乌龟骄傲起来,忍耐不住,于是开口答道:「我呀!」那知这样一喊,秆头就从口中脱出,乌龟立即摔在地上,成为肉糊。
载物越重入水越深
当一只船在水中之时,载物越重,人水越深;照样,一个人的心里越有爱,就越自卑。天平上升的一边,就是空的一边;照样,人若没有爱,他也必定高傲。奥吉斯丁说:「爱是我们的重量。」让我们装满了爱的重量罢!好叫我们自卑。不成熟的麦穗竖得很高,越成熟的麦穗越往下垂。生命越成熟的人就越谦卑。
主耶稣是谦卑的好榜样
我们的主一生在地上所给我们的印象,就是谦卑。祂降生在马槽里面,没有一个人的降生比祂更谦卑了。祂生长在拿撒勒,那是一个很卑陋的地方,是不毛之地。当时犹太人有一句话说,「拿撒勒还能出什么好的呢?」当我们的主出来事奉神的时候,祂的第一件事就是受浸。祂下到水里去,那就是祂接受死亡,站在死亡的地位上,向着自己死。那也是祂谦卑到极处。
神痛恨骄傲的人
圣经告诉我们说,神最痛恨的就是骄傲。箴言六章说,耶和华所恨恶的,连祂心里所憎恶的,一起有七件事。其中的头一件就是高傲的眼睛,眼睛长在头顶上,目中无人,什么都看不起,就是他最高,这是神所憎恶的。哦,神赐恩给谦卑的人,拦阻骄傲的人。
应当回转像小孩子那样的谦卑
你记得有一天,我们的主耶稣把一个小孩子带到门徒的中间,要他们回转像小孩子一样。在英文里头,有两个字都是指着像小孩子,一个叫childish,是像小孩的闹脾气;还有一个叫childlike,是指像小孩的天真。像小孩的天真,这是好的;但是像小孩子那样的闹脾气,这是不好的。主耶稣的那十二个门徒,虽然都是大人,但是你看他们常常在那里吵架。他们吵什么呢?最主要的题目就是他们中间那一个最大。彼得说他是最大的,雅各也说他是最大的,约翰也说他是最大的,犹大更觉得他自己是最大的。所以这十二个人都是骄傲的人,他们都要找机会表明自己是最大的。有一天,他们又在那里争吵了,我们的主就把一个小孩带到他们中间来,对他们说,我实在的告诉你们,人如果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子,就不能进天国。在你们中间,凡是谦卑像这个小孩子的,他在天国里是最大的。
真正认识主的人无法骄傲
你知道,一个学生在小学的时候,他还有一点谦卑,觉得自己知道得有限。但是当一个学生到中学里头,哎呀,世界上难得有一个人像中学生那样的骄傲。他到了中学里头,稍微念了一点科学,念了一点历史,念了一点数学,就认为他什么都知道了。他非常骄傲,觉得他懂,觉得他有。但是这一个学生如果再去读书,他读了大学,再到研究院里去,得了博士,这时你如果去问他,「博士先生,你大概样样都知道了罢。」他要告诉你说,「我连一点点也不知道。」如果我们真是认识主的丰富,我们反而骄傲不来了。
柔和谦卑
有人说得好:鹰、驼鸟、火鸡的叫声没有一点音乐趣味,只有最小的鸟,如金丝雀、鸥鹪、百灵鸟,才能唱出悦耳的歌声。同理,只有内心谦卑的人,才有柔和的形象。
自己谦卑
戴德生去澳洲领会,主席介绍时说:「今晚在我们中间讲道的是一位尊贵的客人(honored guest)。」戴德生安安静静地站起来,向会众看了一会,诚挚地说:「亲爱的朋友,我只是尊贵主人的小仆人。」生命愈丰富的圣徒,内心愈谦卑,因为他深知自己无论作什么都是借着神作的。
装作客气
有一姊妹在一处带领聚会。她在讲道之先,说了一些客套话;她说:「我没口才,是顶不会讲道的;若是说得不对,请大家原谅...」然后讲到正题,人心颇受感动。会后,有位老姊妹,为要试她是否真的客气,就上前对她说:「你今天所讲的道,顶不合适,毫无精彩。」她一听此话,觉得冤枉,大发脾气地责问那老姊妹:「请你指出我所讲的,有什么地方不合适!」 装作客气没有用,经不起试验;惟有出于里面生命的谦卑,才是神所要的。我们不要装作的死行,乃要真正的生命;不要人造假花,乃要真花。
先降低后高升
有一个基督徒,一日去看望一个商人,商人请他到他屋顶的塔上,观看那地方风景。最叫那基督徒奇怪的,就是商人引他进入一条路,并从那里一直往下降低,基督徒问他:「我们应该是往上走才对,怎么往下去呢?」他的朋友回答说:「是的,我们是要往上去,但我们必须从降低开始。」不久,他们到了升降机(即电梯)门口,在几分钟之间,他们很快的离开了地面,渐渐上升,直到最高处,饱览那地风光。所以,往下走实在叫我们往上升。灵命最大的阻碍,就是自满自足。要使灵命健康长进,唯一不可缺的,就是常常把自己倒空。
欺骗性的自负
有一次新闻漫画家韦勃斯特开个玩笑,他发了二十通电报给他的朋友,这些人是他随便挑的,电文只有「恭喜」两字。据韦氏所知,这些人并没有特别值得道贺的地方;不久,他收到了二十封谢函,每个人都认为他很值得别人的恭贺。他们觉得他们所做的事值得收到别人的贺电。这只是欺骗性的自负很勉强的一个例证。然而我们每一个人也都同样患了这个毛病!一位调查局的官员告诉牧师说,自负是许多罪行的根基。甚至许多基督徒,置自己的灵命于不顾,遮掩自己的缺点和过错,以求博取别人的赞词。自负绝对是敌挡基督的行为!
不要自夸
记得十多年前的一个早祷会,有位七十多岁的老弟兄兴冲冲地作见证说:「我感谢主,七十多岁了,身体还这样棒!我的太太、儿子、媳妇、孙子,全家都感冒了,你看神赐给我这样好的健康,独有我不染上感冒。」他作了见证,有人就附和他说:「你身体这样好,真是返老还童。」大家都在称赞他,我就在一旁害怕,怕他自以为站得稳,可能会跌倒(林前十12)。果然当天下午,他的儿子打电话给我,请我替他爸爸祷告──他进医院了,为什么?重感冒。
夫妻吵架,自尊心作祟
夫妻吵架,通常双方总爱抢着说最后一句话,表示自己理直气壮,得理不饶人;事后却不肯说最先一句话,先向对方伸手来表示歉意。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看自己比别人强,所以错了也不肯谦卑认罪,不肯伸手道歉,要错就错到底,真是何等可怜。─ 寇世远《属灵的耳目》
谦卑的生命
(一)当事情成功时,由心底马上归荣耀给主,也归功于人。 (二)当事情失败时,由心底马上归咎自己,不推诿他人。 (三)某事我不在内,成功与人同喜,绝不吹毛求疵,说风凉话。 (四)某事我不在内,失败与人同忧,不说他们不事先与我商量,罪有应得。 (五)他人意见与我不同,尤其是反对我者,能虚心接受其正确见解。 (六)助人,人不谢恩,会无所谓、一笑置之。 (七)事做错了,大大方方的承认,向人说对不起。 (八)什么事不懂,便说不懂,不装作样样都会。 (九)与人做事,风头让人去出,甘愿作暗中无名的工作。 (十)与人做事,静静地学习,欣赏他人长处,不是急急地要显露自己才干。 (十一)别人责骂,不马上反唇相讥,或含怒待机而发,反而逆来顺受,苦只吐露主前,有机会时行善以感动对方。 (十二)当主用他人不用我时,会像施洗约翰说:「祂必兴旺,我必衰微。」
─ 邵庆彰《默想集》
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
中国人的谚语说:「癞痢头的儿子,还是自己的好。」意思是说:人总是看自己比别人强。这是人的本性,是人类堕落以后的本性。要叫一个人看别人比自己强,比登天还难。就是作圣徒或神的仆人的人,也是如此;总是以为自己最圣洁,或是以为自己所传的信息最好、最合真理。我们当怎样才能作到看别人比自己强呢?就是要「以基督的心为心」;祂不但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紧抓不放),而且虚己降卑,成为人间最卑微的「奴仆的样子」,只有这样肯降至最卑微的地步的心,才能看别人比自己强。─《五十灵筵》宋华忠
各人要看别人比自己强
中国人有句老话:「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写文章的人,总是看自己的文章好。其实不仅文人如此,各业的人都如此;不仅中国人如此,外国人也无例外,都是彼此相轻,看自己总比他人强。虽然表面不说,甚至互相客气,别人称赞你,你会说:那里,那里!岂敢,岂敢!实际心里在说:阿们,阿们!不错,不错!口不应心,是假谦卑。我在日本听说,他们每年都有一本新的字典出版,因为原有的字汇不够用,必须吸收外来语以充实本国语言。日本人最会吸收别人的长处。换句话说,这也是日本人的长处。我们都应该拓宽胸襟,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如此就有福了!你就截长补短,成为你的享受了。─ 寇世远《属灵的耳目》
谦卑
货越多,船就越下沉;果越重,枝就越下垂;树越大,根就越下扎;多蒙神恩的人,也是这样。得恩不多的人,反多因其所得的恩而自高;谦卑的人,都是满受神恩的人。惟有神能叫人谦卑。谦卑不是少想自己,乃是不想自己;谦卑非小看自己,乃是不看自己。真谦卑的人,都是真死已的人。己不死,虽然在外面或者没有什么;但是在内里总是偷荣自己!真的,人心比万物更跪诈(耶十七9)。但是,谦卑是一件事;畏缩又是另一件事。此二者不可稍混。藉已力和顺天性(有的人天然很谦卑)的谦卑,都是引到畏缩;放弃就是其终局。在主里面的真谦卑,并不是遇事推诿,畏缩不前,假借谦让之名;乃是在神的诸事上,一方面奋勇进前,一方面承认自己的无用和不能,而时刻继续不断的倚赖神,「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认定祂」(箴三6)。惧怕出场的人,并非谦卑,乃是灵性里有毛病。然而,谦卑服主,而又负担责任,这是何等的难呢?但是,「我靠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四13)的话,是可信的。我们仰望主吧!―― 倪柝声
我战胜了三个世界冠军
有一个人洋洋得意地对朋友说,他刚才一下子战胜了三个世界冠军。朋友惊讶地看着他,按照他的实力,根本不相信他说的话。 他一副不屑地撇了撇嘴说:「我和象棋冠军比赛游泳,他被我甩了一大截。 我和游泳冠军比赛骑马,一圈没跑完,他就从马上摔了下来。 后来我和赛马冠军比赛下象棋,结果他输得很惨。你说我是不是战胜了三个世界冠军。 朋友听到他这么说,只是哑口无言。 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人难免有不足的地方。但请用新的观点衡量自己,神造你就是独一无二的,不需自卑,也更不要自傲,你是无人可以取代的。 自满的求道者
主题:虚心、不自满一个自信的人向师傅求道,在言谈间多次流露自己的见识。师傅为了要让这自负的年轻人明白谦卑的道理,于是奉茶时,将茶倒进一已盛满茶水的杯,令茶杯的水满溢。年轻人忙于提醒师傅杯已满溢,师傅却不经意地道:一个满溢的杯不能继续盛载,一个自满的人也同样不可以再盛载别人的意见。 许多人失去谦卑却仍不自知
注意:许多属灵的知识、才干或德行,都是起初未能得着,后来却得着了;惟有「谦卑」却常常是起初已经有,后来却失去了的。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应当在主的光中,常常察看自己的「谦卑」是否已经失落了,因为「谦卑」好象一件柔软的东西,它跌下去的时候,是不会发出响声的;而所有骄傲的人,却总不觉得自己是骄傲的,总以为自己还算是谦卑的人。谦卑是最没有声音的美德,骄傲则是最没有感觉的罪。─ 陈终道《基督徒生活面面观》
谦卑的人自己受益最多
基督徒最重大、最迫切的需要,是学习谦卑。最谦卑的人,就是最像神的人;反之,最骄傲的人,就是最像魔鬼的人。谦卑,不但是我们基督徒最需要的,也是能使我们得到最多益处的。放在最低地方的东西,总是最不容易倾跌的;放在最高地方的东西,则是最容易跌碎的。谦卑就是使自己站在最安全,最不容易受损害的地位上。最低的山坑,总是有最多的水汇聚在那里的。谦卑就是使我们成为一个最低的坑,成为一个能够得着最多益处的人。─ 陈终道《基督徒生活面面观》
自大一点变成臭
「自大」意即不谦卑。中国字很有意思,如果把「自」字放在「大」字之上,右边加上一点,便成「臭」字。只要一点,不必太多,便把一切都破坏了。
※ 拳王阿里曾说:「我实在伟大极了,以致我无法谦卑。」
※ 十九世纪美国戏剧家奥尼尔自认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戏剧家。有一次他乘船旅行地中海,由于船长室视野较好,就进入船长室观看前方风景,不料船长进来后就请他出去,奥尼尔很不以为然的加重语气对船长说:「你现在是对世界上最伟大的戏剧家说话!」船长看了他一下,冒出一句话说:「对不起,萧柏纳先生(著名戏剧家),还是请你离开这个地方!」自以为伟大及被别人认为伟大是两件事。
※ 某次美国选美会上,主持人问参选的小姐同样的问题:「你认为全世界最伟大的人是谁?为什么?」有位小姐回答:「鲍勃霍伯,因为他常取笑自己,来使全世界的人快乐。」我们基督徒若能谦卑自己,不以自己为是,也许世人就能因着我们而看见主,我想这是人生最快乐的事了。
谦卑的灵(赛五十七15;箴廿九23):
1.不自高自大,与穷人来往(箴十六19)。 2.俯就卑微的人或事(罗十二16)。「主受约翰施洗」(太三14);为门徒洗脚(约十三4~5)。 3.看别人比自己强(腓二3)。「保罗」服事主凡事谦卑(徒廿19);比众圣徒中最小的还小(弗三8);原是使徒中最小的(林前十五9)。 4.受教、受劝(赛五十4)。「尼哥底母」(约三1)。 5.反面为自高自大、顽固。
骄傲是人的常态
蒋经国先生曾说了一个故事:「从前我们家乡有一则故事,有一个人说:天细文章以中国人写得最好;中国人的文章以浙江人写得最好;浙江人文章以绍兴县人写得最好;绍兴县人的问章以我哥哥写得最好;而我哥哥的文章写好后,要我改几句,这文章才好。这就是说,天下的文章只有他自己写得最好。」经国先生结论说:「这种唯我独尊,只有我最好的心理非常普遍,这也就是我们中国没有进步的原因。」对我们基督徒来说,骄傲乃是无法引导未信主的亲友归向基督的原因。
无知却自以为聪明
有一位摄影师为一位老婆婆拍照。老婆婆说要六张照片,一张寄给儿子,两张寄给女儿们,两张寄给亲戚和朋友,剩下一张自己留着。摄影师吩咐她坐好,替她拍了一次。但她却不肯离座,坚持要拍六次。她说:「要六张照片当然要拍六次啰!别以为我老太婆就懂事。」她好象说得很有道理,但却从她的「自以为聪明」流露出「无知」来。 ///// 我首次釣魚的情景至今依然歷歷在目,彷彿剛剛發生在昨天一般。
記得那是初秋時節的一天,溫煦的陽光靜靜地照耀著樹林,叔叔帶我去釣魚。多年的垂釣經驗使叔叔深諳何處小狗魚最多,他特意將我安排在最有利的位置上。我模仿別人釣魚的樣子,甩出釣魚線,眼巴巴地等候著魚兒前來咬食。 突然間,好像有什麼東西在拽我的釣線,旋即一下子將它拖入了深水之中。我連忙往上一拉魚竿,立刻看到一條逗人喜愛的小狗魚在璀璨的陽光下活蹦亂跳。“叔叔!”我掉轉頭,欣喜若狂地喊道,“我釣住了一條!”“還沒有哩。”叔叔慢條斯理地說。他的話音剛落,只見那條驚恐萬狀的小狗魚鱗光一閃,便箭一般地射向了河心。釣線上的魚鉤不見了。我功虧一簣,眼看快到手的捕獲物又失去了。 “記住,小傢伙,”叔叔微笑著,意味深長地說,“在魚兒尚未被拽上岸之前,千萬別吹噓你釣住了魚。事情未辦成之前就 自吹自擂一點用也沒有;縱然辦成了也無需自誇,這不是明擺著的麼?” 打這以後,每當我聽到人們為一件尚未辦成的事情而自我吹噓時,就情不自禁地回想起小河邊垂釣的那一幕,回憶起叔叔那一句格言警句般的忠告:“在魚兒尚未被拽上岸之前,千萬別吹噓你釣住了魚。”
///// 一場大雨過後,池塘的水面上漂起了許多水泡。這些水泡在水面漂浮著,不斷地合成大的水泡。
有一個大水泡在水里晃來晃去,只見它向左一晃,吞併了身旁的一個小水泡;向右一晃,又吞併了一個。它吞併得越來越多,它的身體也越來越大。這時,大水泡有些飄飄然了:“哈哈哈,我太厲害了,我是世界之王!你們這些小不點兒都是我的臣民,如果誰敢冒犯我,我就將它吞噬……”
一個小水泡實在看不下去了,警告它說:“朋友,你太霸道了。這樣下去你會把自己毀掉的!”
“什麼?你一個小不點兒,竟敢指責我!”對小水泡的警告,大水泡感到很可笑,“你竟敢對我如此不敬,我要吃掉你……”
說著,它向小水泡靠了過去。
然而,當大水泡腆著圓鼓鼓的肚子,肆無忌憚地逼近小水泡,想要吞掉它時,由於肚子撐得太大,“嘭”的一聲,它消失了。
大道理: 霸道和驕傲是人生髮展的大敵,如果不戒驕戒躁、知足常樂,傷害的往往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京劇大師梅蘭芳,不僅在京劇藝術上有很深的造詣,而且還是丹青妙手。他拜名畫家齊白石為師,虛心求教,總是執弟子之禮,經常為白石老人磨墨鋪紙,全不因為自己是個名演員而自傲。
有一次,齊白石和梅蘭芳同到一戶人家作客。白石老人先到,他布衣布鞋,其他賓朋都是社會 名流,或西裝革履或長袍馬掛,齊白石顯得有些寒酸,不引人注意。
不久,梅蘭芳到了,主人高興相迎,其餘賓客也都蜂擁而上,一一同他握手。梅蘭芳知道齊白石也來赴宴,便四下環顧,尋找老 師。然後,他看到了被冷落在一旁的白石老人,他就讓開別人一隻隻伸過來的手,擠出人群向畫家 恭恭敬敬地叫了一聲「老師」,向他致意問安。
在座的人見狀很驚訝,齊白石深受感動。幾天後特向 梅蘭芳饋贈《雪中送炭圖》,並題詩道:
「記得前朝享太平,布衣尊貴動公卿。如今淪落長安市,幸有梅郎識姓名。」
///// 项橐七岁为孔子师
《三字经》: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这里说的是孔子勤学的故事。孔子说过,“人有生而知之者,有学而知之者,有学而不知者”。即使是生而知之者还是要学习,有的人天分很高很聪明,但是不认真求学问,倚仗自己的天才胡作非为,就把自己给毁了。孔子是圣人,也还是活到老学到老,他曾向七岁的项橐请教问题,给后人做了好榜样。
项橐是春秋时期的神童,孔子曾经向他请教过问题,所以被后世尊为“圣公”。相传,孔子有一次与弟子们东游。待车马行至齐地纪障城的时候,大道边上有几个戏耍的玩童,有一童子立于路中不动。子路见状,停车呵斥道:“小孩子怎么不让车呢?碰到你怎么办?”
童子说:“城池在此,车马安能通过?”孔子探身道:“城在何处?”童子说:“筑于足下。”孔子下车观看,果见小儿立于石子、瓦片摆成的“城”中。童子问:“是城让车马,还是车马让城?”孔子笑道:“好伶俐的童子!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多大年龄?”
小儿答道:“我叫项橐,年方七岁。请教您是哪一位?”孔子答道:“我是鲁国孔丘”。
项橐惊道:“您就是鼎鼎大名的孔夫子!那么我请教您三个问题,答的出来我就让城让路,答不出来就请绕城而过”。
孔子觉得项橐小孩很有意思,于是笑道:“一言为定”!
项橐说:“天地人为三才,夫子可知天有多少星辰、地多少五谷、人有多少根眉毛?”
孔子摇头说:“我还真的不知道”。项橐得意道:“我来告诉你,天有一夜星辰,地有一茬五谷,人有黑白两根眉毛。”
项橐再问:“请教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答道:“江河湖海,水中都有鱼;柴草灯烛,是火就有烟;没有叶不成树,没有枝又哪有花呢?”项橐听后晃着脑袋说:“不对,是井水没鱼,萤火没烟,枯树没叶,雪花没枝。”
项橐又问:“什么山上无石?什么车子无轮?什么牛无犊?什么马无驹?什么男人没有妻子?什么女人没有丈夫?孔子逗他道:“啊呀,我还是不知道。”项橐又道:“土山无石,轿车无轮,泥牛无犊儿,木马无驹儿,神仙无妻,仙女无夫”。
孔子心中实在是敬佩这个七岁的孩子,于是向项橐行礼,绕城而过。这就是后世传说的“项橐三难孔夫子”的故事。
历史上确有孔子向项橐请教有关音乐问题的记述,“三难”则纯属传说故事。山东纪城碑廓镇东北八公里处有一山,名叫躲子山,传说项橐就是在此山避难时遇害的。
项橐三难孔子的故事盛传之后,各国诸侯都派人打探项橐的住处,以便为我所用。为避祸项橐就藏到山里,但被吴国、齐国的武士发现了。两国武士为争夺项橐打斗起来,吴人看劫持不成就将项橐刺死了,其时项橐年仅十二岁。
|